8月21日晚上5:00,GSCL国际志愿者们齐聚网络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表彰大会和经验分享会议,会议包括六个议程:1.中期志愿数据分析;2.授予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和电子证书;3.专题新闻组经验分享;4.研究组经验分享;5.儿童保护制度介绍;6.实时热点新闻经验分享和讨论。有近30位志愿者以及新闻组负责人石纯毓、助理戴允中、陈欣怡、研究组助理黄子晨、研究院冯予乔、技术组负责人陈强参与了讨论。这次活动无疑是对志愿者的激励和肯定,也同时促进了不同志愿者组别间的讨论与学习,更加拉近了大家的距离。
首先,对于为期一个半月志愿活动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,志愿者平均的志愿时长8.46h,而其中最长的时长为31h,除去中途的人员变动,志愿时长基本达到预期。对于稿件数量来说,其中中文稿件数为554篇,英文翻译件数为86篇,从量上保证了信息收集的范围之广,但是对于质来说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提升。儿童法相关的资讯内容包括了10余个主题:儿童健康、留守儿童、母婴、网络安全、性侵犯罪、儿童读物等等,资料来源自美国、菲律宾、新加坡、印尼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欧盟、黎巴嫩、越南等10个国家和地区,涉及中文、英文、越南语等多个语种,具有国际化的视野。
其次,目前为止有一些志愿者在志愿工作中表现突出,组织分别颁发了“最佳耕耘奖”、“最佳管理奖”、“进言献策奖”、“最佳工作奖”、“精英团队奖”,分别表彰了“认真负责,志愿时长远超平均水平,收集资讯数量多、质量高、洞见深刻,总能给团队带来很多的收获的志愿者”、“作为小组长见证了我们从小组制到分工制的改变,一直以来都积极主动地承担了很多团队沟通的工作,帮助了工作模式无缝链接,并且积极参加小组会议、做详细的会议纪要,为最终顺利完成交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志愿者”、“从细微处着手,为志愿者工作的工作模式以及分工方式提出了很多金点子,成为志愿者工作的坚实支柱的志愿者”、“勤勤恳恳,从细微处着手,对待工作认真细致而又满怀激情,按时并高质量的完成每周的工作,并且积极和其他的组员沟通,值得大家学习的志愿者”以及“在分组工作模式下,该小组交出了多篇高质量的研究成果,组内分工明确,沟通及时,应该表扬的志愿者团队”。会后志愿者们纷纷在朋友圈分享了获奖的喜悦,也希望这次的表彰能成为他们志愿道路上的加油站,也预祝所有的志愿者能够在终期表彰中得到好成绩。
最后,在经验分享环节,专题新闻组的志愿者付钰浈、丁心睿就专题写作和编辑工作的内容与大家进行分享,不仅是动笔前需要认真构思,在获得编辑的修改意见后,也要即使沟通和反馈,这样才能实现一个作者-编辑间的良性互动,以达到提高文章质量和可推敲度的目的。研究组的黄子晨总结了第一次研究作业的完成情况及问题、表彰优秀同学、优秀工作经验分享。在7月20日至8月20日的第一次研究完成周期中,存在很多亮眼的表现。虽然有部分同学因为难度、专业不对口等原因退出了项目,但多数同学按时完成作业、保质保量。有的同学超额高质量完成作业,有的同学不仅对法律框架进行了细致的整理,还加入了精美的排版、封面。对于本次作业而言,最应认真对待的是标题的等级分类以及引用脚注的完整性。只有在做研究时时刻遵守严谨的学术规范,才能在满足最基本学术要求的前提下起到便利读者、创造学术价值的目的。在分享最后,张侨津同学与大家交流了她完成本次研究的种种心得,图文并茂、逻辑清晰,值得所有同侪学习。研究员冯予乔就强制报告制度向大家分享了目前的研究成果,也呼吁大家能够参与线上的儿童保护论坛,多多关注,多多学习。随后陈欣怡针对近期热点资讯中的儿童法律与保护问题,与志愿者们进行讨论。8月17日,在广东佛山的街道上,一只萨摩犬飞奔时甩起的长狗绳绊住了一位88岁阿婆,导致其俯面摔在地上,后阿婆经抢救无效死亡。经警方调查,事件系一名12岁女孩将邻居家的萨摩犬牵出来玩,中途萨摩因追逐其他犬只,挣脱女孩牵引,导致悲剧发生。事件涉及了刑事犯罪、民事侵权、行政违法等法律问题。志愿者何俊成同学同意将事件定性为意外事件,并提出侵权责任分配的困难问题。彭燕同学认为,小女孩年龄低,对危险认知不足,不应让其承担责任。张侨津同学认为,狗的饲养人没有尽到看管义务,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,应该承担责任。在侵权责任归属的法律问题之外,丁心睿同学则表达了对小女孩心理健康的关心。在活跃的讨论中,志愿者们对实践中儿童保护问题的复杂性、个案的特异性有了更深刻的体认。
总体来说,由于疫情的影响,志愿者活动更多的只能在线上举行,这无疑是一次尝试和挑战,无论是志愿者活动的开展还是对于志愿者工作的管理难度都不小,但好在经过半期的不断尝试和调整,志愿者组织结构趋于稳定,志愿者工作趋于常态化。相信在未来的志愿工作中,管理团队和志愿者队伍能够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,为国际儿童保护以及制度研究出一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