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霸凌愈演愈烈:看法国政府如何正确处理

1-2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燕佳琳,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,曾就读于奥斯陆大学

每个人的成长只有一次,有些人选择在成长过程中对他人恶语相向,标榜自己的权威和地位。在校园霸凌面前,我们对抗的其实不是个别人的坏心眼,而是所有人类本性最黑暗的一面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——–源自人民网

据欧洲时报报道,直到2010年法国才开始在政府层面上使用校园霸凌(violences en milieu scolaire)这个词汇,在2011年才召开了第一次关于校园欺凌的全国会议。至此,校园霸凌才正式引起了全法人民的广泛关注。

HSBC调查显示,2010年至2014年,法国校园霸凌事件减少了15%。2016年,将近1/3的学生在校园里或者上下学的路上遭受过同学的霸凌,而如今这个数据已经降到1/10,不过全国每天还是会发生20-30起严重霸凌事件,令人痛心。

  • 2019年6月21日,巴黎北郊瓦兹河谷省,年仅11岁的Evaëlle在遭遇同学、老师霸凌后,选择在自己的卧室结束生命。

  • 2018年11月份,12岁的初中生Thybault遭受了长达几个月的校园霸凌,在家自杀了。

  • 2013年2月,13岁的马丽昂(Marion Fraisse)无力再承受来自同学们肢体、言语和网络的凌辱,她用一条长围巾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
明明都是花苞一样美好的生命啊,他们面前是无限的未来,可是校园暴力却把这些受害者逼上了死亡的道路。         

中新网报道,据《欧洲时报》法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指出,在该国的各年级学校中,每年大约有7万名学生遭受校园霸凌和骚扰。政府已经采取多项措施,试图遏制相关现象。有研究者称,由于社交媒体的普及,校园霸凌已经不再局限在校园范围内,受害者随时随地都可能受到困扰。据报道,研究校园霸凌现象的心理学家维蒂埃表示,网络霸凌已成为一个可怕的共振空间,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成为受害者。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作用,校园霸凌衍生出更多形式,加剧了相关现象,有20%的学生承认,自己曾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。

在每一起校园霸凌事件里,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角色。你可能是欺凌者,可能是协助者,甚至是局外人,但是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。

据介绍,包括体重、性格、衣着和性别在内的任何因素,都可能成为法国校园霸凌的原因,而这种霸凌行为可能会导致受害者出现自闭、焦虑、厌食和缺课等消极情绪和行为,甚至可能会导致自杀。

为解决校园霸凌问题,法国在过去数年推出了多项措施。

· 2018年,法国教育部发起了一项名为“对霸凌说不”的活动,重点放在如何对霸凌行为提高敏感度以及掌握情况,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在线的“家长公文包”程序,加强学生家长与校方的沟通。

· 2019年6月,法国教育部长布朗盖宣布了一项打击校园霸凌的行动计划,共包含十点措施,尤其针对“未获同意的性意味信息”和“色情报复”,增强了法律制裁手段。目前,还有6个地区正作为试点推行一个新项目,旨在监测并发现隐蔽的校园霸凌行为,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。有教育部人士称,如果试点成功,该项目将在2020年开学季之后,在全国范围内推广。

· 法国从2015年起,每年11月份第一个周四都是全国反对校园霸凌日(la journée Non au harcèlement),2019年是11月7日,目的就是让各个学校不要松懈对学生的关心,持续关注校园霸凌的现象。

· 2014年,法国一项法律明确界定,校园霸凌是一项轻罪,年满13周岁的霸凌者可能会被判处6个月监禁和7500欧元罚金;年满18周岁则可能被判处1年监禁和1.5万欧元罚金;如果有其他加重情节,则还可能加重处罚。此外,不满13周岁的儿童,虽然不必承担刑罚,但会被送往特殊机构进行管教。

“校园霸凌”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,一群未成年人利用人数和威慑力任意地踩踏同学的尊严,无疑是市侩社会的缩影。而这带给受害者的伤害是无可言喻的,很可能折磨终身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 改写自人民网和欧洲时报

“Global Snapshots”项目由致诚公益律师团队发起,我们希望联合全球热爱公益事业、关注儿童保护的志愿者打造全球儿童保护最新、最及时、最真实的动态分享平台。

推荐阅读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